邵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国时期武冈地区的帮会居然都和黄埔军校有 [复制链接]

1#

武冈,宝庆地区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湘西南地区的军事、文化中心。在风云际会、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武冈更是成为宝庆地区各种矛盾斗争的中心。以帮派的发展为例,武冈地区在民国时代有2个帮派,分别是:红帮和青帮。让笔者费解的是,居然这2个帮派都和当年迁入武冈的黄埔军校有密切的关系,这让我们对这所中国最著名的军校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多少王朝兴败事,都付笑谈中。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解密一下民国时期武冈地区的帮派那些事。

民国时期的帮派

民国时期武冈境内的第一个帮派是:红帮。

武冈境内的红帮有双钟、双圣、大林、锦宝4个山堂,帮众达多人,主要的活动范围在武冈县城以及城郊各乡。武冈红帮的龙头大哥是:何少钦,何少钦在民国2年(年)在贵州加入了红帮,回武冈以后立即开堂放标,创立双钟山堂,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何少钦已经发展帮众1万多人。双钟山堂骨干大多是国民党军官与各种土匪头子,如:张云卿、谢光明都是双钟山堂的心腹大哥。

民国时期帮派剧照

民国27年(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迁来武冈。军校的副主任周盘之妻姚凤芳是红帮的“金凤四姐”。后来,谢申源(又叫谢典)拜姚凤芳为四姐,另开武圣山堂,先后发展帮众多人,他的帮众多为地方上的士绅,并且得到隆回县的大土匪头子陈光中的支持。民国38年春,谢申源去新宁开山堂,被人暗杀,刘逸接任龙头大哥的位置。民国37年,宝庆邵阳县红帮骨干覃逸任武冈县政府主任秘书。也就是这一年,覃逸在武冈开创锦宝山堂,先后发展帮众多人。后来覃逸调离武冈,武冈县的田粮处主任石镇留接任龙头大哥。大林山堂也是在民国37年创立的,龙头大哥是杨文彬,先后发展帮众多人。

民国时期帮派剧照

红帮组织非常严密,仿效水泊梁山,依山定名,堂号为忠义堂,各个山堂的首领称之为龙头大哥,下面分内八堂与外八堂,内八堂是正印龙头(山主)、副印龙头(副山主)、座堂、陪堂、刑堂、执堂、礼堂、营堂。外八堂是:心腹大哥、圣贤二哥、当家三哥、管家五哥(五哥又分为专门杀人的红旗五哥、专门搞体罚的青旗五哥、专门负责传递命令的黑旗五哥)、巡风六哥、贤牌八哥(都是巫师)、江口九哥、么满十哥。外八堂加上四姐与银凤七姐合称十兄弟。一个山堂有一个或者几个外八堂。帮众不分辈,帮内靠恐怖手段进行统治。刑罚分为凌迟处死、三刀六眼、红棍四十以及罚跪、罚钱、暗杀等方式。入帮形式分单人入帮和集体入帮两种,都要举行开堂放标仪式,举行仪式时,要砍香、喝血酒、宣誓和纳香费。入帮后,发给红纸或者红布做的“红宝”作为帮证,并且传授帮规和暗语。

民国时期帮派剧照

武冈境内的另外一个帮会就是:青帮

民国27年,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从武汉迁到武冈,该校的副主任周盘、政治主任教官董洁如、劈刺主任教官曹天成以及董洁如的妻子万国钦都是青帮骨干。万国钦受周盘的授意在武冈开香堂,吸收武冈地区的士绅加入帮派,这是武冈境内青帮的开始。武冈青帮帮内最高机关为“馨敏堂”,下设总务组与交际组。主要活动在武冈县城以及城郊各乡镇,后面又扩展到仁爱、双龙以及新宁县等地。凡是加入青帮的人,需要至少2个人介绍,分别称为“丝行师”和“船跳师”,要交纳一担谷或者一块银元,作为香火费。进门先拜师,拜师时开小香堂举行仪式,入帮者要斩香盟誓,盟誓后师父会传道、交待帮规与暗语。师徒关系如同父子,徒弟之间互相称之为“同参”,“同参”如手足。青帮帮众可以加入红帮,但是红帮帮众不能加入青帮,两个帮派内有“青转红,鲤鱼跳龙门,红转青,剥皮抽筋”的规定。

民国时期的帮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