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年级试卷20年湖南省邵阳 [复制链接]

1#

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名句积累(10分)

1.英雄命途坎坷∶韩愈面对"左迁"的现实,"①,,暗写环境恶劣,英雄失路之悲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②,"两句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英雄是什么?面对坎坷,是李白《行路难》中发出③",。

将实现远大理想的乐观;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④____,____"新生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豁达;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⑤___,____"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治抱负……

(二)古诗阅读(2~3小题,共4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和《天净沙·秋思》同是写秋,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2分)

3.两文在写作上的突出手法是什么?(2分)

(三)古文阅读(4~9小题,共16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宣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性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节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陟罚臧否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抚百姓,示仪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是终于邦域之内

C.杀之以应陈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优必赏

6.下面各选项中,加点字没有运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咸畏而爱之刑*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9.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文加以分析说明。(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13题,共8分)

(材料一)

月亮,是人类飞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个中途站,是人类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迹的唯一星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人类首先测出绝对距离的那个天体正是月亮。如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中国也在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它利用所搭载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年"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因为更新了探测设备并降低了绕月飞行的轨道高度,所以它的探测精度较前又有了提高。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携带了一辆可在月面上行驶的"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三号"创造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并且拍摄了人类获得的最清晰的月面照片,它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因"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任务,"嫦娥四号"便可另作他用。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它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

(节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有删减)

(材料二)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12月17日凌晨,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抵达内蒙古四子王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5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标志着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能够从月球返回的一个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月壤能种菜吗?答案是不能。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但通过研究月壤,能进一步了解月球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新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有特殊的价值。此次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研究月球样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氨-3,氮-3是世界公认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计算,吨氮-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氢-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极少,全球已知且容易取用的只有公斤左右,而早期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浅层的氮-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科技日报》有删改)

10.阅读材料一,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

11.材料三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2.阅读(材料二)的新闻内容,在(材料二)的横线上补充一句"导语"。(2分)

13.读完三则材料,小尚和小诚对探月的意义有了不同的看法,请结合三则材料帮助小诚完成下面对话。(2分)

小尚:国家每年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探月,没有什么意义。

小诚:我不这么认为,

(二)议论文阅读(14~17小题,共8分)

器成还须久为功

①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南大库的家居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②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如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⑥"10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1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邝西曦/文,摘自《人民日报》年10月16日,有改动)

14.从全文看,文章的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16.请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2分)

17.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三)记叙文阅读(18~21小题,共8分)

父母在金小林

①母亲绑着一片湛青色过膝拦腰布,在老屋的锅灶头前烧猪食。隔溪对岸,父亲在路边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练,淙淙有声。一只肚白背灰的鹅,正高高举着脖子,探头探脑地率几只鸭在浅滩上摇臀摆尾。

②仲秋的午后,散落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正好,是个适宜秋收的日子。

③打豆子的父亲坐在一张糙而旧的条凳上,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擂桶桶内欢腾跳跃,沙沙作响。父亲总是先敲打十几下,然后找出"顽固"的豆荚,挤出几粒"漏网之鱼"。整个下午,父亲都在重复这些动作。

④我甫一靠近,父亲立马偏转头来;"走开点,邋遢得很!"在我家乡,"邋遢"是脏的意思。我穿着一身体面的衣装,显然与一切农活格格不入。父亲老树根样的脖颈上,早蒙了厚厚的尘泥。他的头顶上,静卧着两瓣枯*的豆壳。稀疏的发丛下,重枣色的头皮映照着阳光,亮闪闪的。

⑤正堂边堆着一大垛鲜绿的解放草(野茼蒿),这是母亲从田野里新拔回的猪草。近旁地上,搁着一把柴刀、一个千沟万壑草汁斑斑的树头儿。母亲还没来得及切草。我拉了张小板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树头儿上咚咚咚地切起来。母亲闻声,立马过来阻拦;"别切别切,你切不来!"母亲急拽我肩膀,试图收走我手中的柴刀。母亲拗不过我,赶忙找来两双麻布手套∶"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点。"另一双手套,母亲让我给对岸的父亲送去;"豆树刺手,你爸不听我的,你拿去让他戴上。"

⑥父亲终于也没听我的∶"要戴老早戴了,手套戴着,豆荚不好捏。"为不漏下豆荚里的每一粒豆子,他宁愿刺手。父亲也让我给母亲传话;猪栏内的猪屎等他去铲,脏。家里养着两头猪,早晚两顿进食前清理猪屎,这是两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课。

⑦我戴上手套,继续咚咚咚地切猪草。母亲在锅灶头前料理猪食,时不时转过头交代一句;"小心点!"细细碎碎切完一大堆解放草后,腰腿酸麻。抬眼时,却见母亲正提着两桶热气蒸腾的猪食,踩着碎步,颤颤颠颠地走在通往猪栏的墙弄里。两桶猪食随着脚步的一前一后剧烈地晃动着,汤汁溅溢一路。母亲年轻时,两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十斤的猪食健步如飞,桶内却波澜不惊。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

⑧猪在栏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着,母亲时不时弯腰往槽里加点糠调味。我静静地伫立一旁,望着她那满头银丝,忍不住劝地∶"你和爸以后活都少干点,明年猪别养了,身体要紧。"在城市工作成家后,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让人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

⑨"我们都老了,不要紧,不要为我们担心。你还年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胃不好酒要少喝点……有什么病痛但愿都给我们老人,只要你和孩子们健健康康,我们就放心了。"母亲淡淡地说。

⑩猪已经吃饱,打着饱嗝走开了。母亲关上猪栏门,提起两个空猪食桶,喊我跟着她一起回家。走在母亲的背后,我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又做回了儿时母亲的"小尾巴"。

?对岸,父亲已经打好了豆,正从擂桶往蔑萝里装豆子。那一粒粒金*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换你,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赭红色的夕阳下,割稻子的乡亲们也挑着满担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庄的上空,已炊烟袅袅…

?望着家乡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我久久地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情境里,时光若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就叫"父母在"。

(选自《光明日报》)

18.阅读全文,概括文章描述了关于父母的哪些场景。(2分)

19.品味语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2分)

父亲老树根样的脖颈上,早蒙了厚厚的尘泥。他的头顶上,静卧着两瓣枯*的豆壳。稀疏的发丛下,重枣色的头皮映照着阳光,亮闪闪的。

20.第?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1.文章的标题"父母在"有何含义?(2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6分)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诓(kuāng)骗豢(huàn)养驾驭(yù)前仆(fù)后继

B.怨怅(chàng)聒(guō)噪舵手(duò)不屑置辨(biàn)

C.作揖(yī)愧赧(nǎn)筵(yàn)席战战兢兢(jīnjīn)

D.待(shì)候恐吓(hè)捯气(dáo)箪(dān)食壶浆

2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特朗普*府频频发动的中美贸易摩擦,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B.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果一味的忍气吞声,并不能换来永久的安宁。

C.一个人干事业要专心致志,如果见异思迁、心无旁骛,这样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D.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践,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段时间,"地摊儿经济"火遍大江南北,摆摊儿、逛夜市的热度也随着气温飙升。

B.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国际减贫。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2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①③⑤②④B.③①②⑤④C.③④②⑤①D.⑤①②③④

26.综合实践。(4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