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可以放心地睡个好觉了,我心里特别高兴、也特别踏实,非常感谢我们村干部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帮代办工作人员,让我顺利的完成了住院报帐。”湖南邵阳邵东市界岭镇界岭村刘女士激动地说道。
据悉,邵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立足群众需求,为基层群众开展帮办代办上门服务,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入口向村级延伸,打通老弱病残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让办事零距离,提升基层“就近办”服务能力,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高度重视,并将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推进。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清理行政审批中的隐性门槛,通过“四减三提升”(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限,提升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满意水平),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提高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群众、企业满意度。年以来,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按照“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对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行梳理,编制了“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审批服务规程,并全部落地实施。邵阳市创新设计了“一件事一次办”邵阳政务专递信封,将跨域通办事项目录及市县乡三级政务中心咨询电话等办事信息均印制在信封上,市县乡村四级政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同步使用专递信封,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此外,邵阳市已与广东省中山市、浙江省宁波市等7省15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推动企业群众异地办事“跨省通办、就近可办、一次办成”。截止到年3月15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总办件量.07万件,“跨域通办”办件量为72.53万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邵阳市各级行政审批服务部门联合残联等单位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解决残疾人评残办证难等突出问题,打通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年以来,邵阳市组织开展贫困疑似残疾人便民评残专项行动,并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贫困疑似残疾人便民评残与办证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疑似残疾人评残办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了评残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职责分工、人员队伍、经费安排、后勤保障、政策享受、评残事项处置等相关问题。
与此同时,为深入“放管服”改革,统筹解决残疾人“来回跑路”等问题,评残办证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统一设置“残联”窗口,统一编制办事指南,方便办事群众咨询、办理相关事项。市政务服务中心组建“红马甲”志愿队、“红袖章”两支“红色”队伍,对行动不便者提供爱心轮椅并主动迎接、搀扶,为特殊群体整理填写表单、准备资料,提供贴心、细心、暖心服务;新邵县加大惠残政策宣传解决“群众不愿办”的问题,将扶残助残政策编印成小册子,编写成顺口溜,开展扶残助残政策“进万家”活动。邵阳县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了“绿色通道”,优先服务老、弱、病、残、孕群体,维护特殊群体利益。新宁县聚焦“一老一小”人群,下放一批事关老年人、儿童公共服务高频事项到乡村两级,编制适老办事指南,针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年老体弱人员实行上门一对一服务。北塔区精准推行“银发”服务,配备暖心设施,挂号机上增设“VIP叫号服务”,让行动不便、退伍、失独的老年群体优先办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利用“白金十分钟”成功挽救了一名中风晕厥的老年群众。
下一步,邵阳市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不断扩展范围和深度,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居住、婚姻、生育、就业、社保、养老、子女入学等高频事项办理需求,主动与劳务输出输入集中地及周边城市建立多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及委托授权、互认互信制度。通过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开展异地视频会商收件,点对点开展“异地代收代办”,打破政务服务地域、层级限制,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加快速精准的服务。
此外,邵阳市还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一件事一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