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林“故宫珍宝展览”杂忆
200多年以前,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欧洲传教士画家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海路来到中国。记得1985年的某一天,这些画家的作品,随同其他珍贵文物,由巨型波音747飞机运载,只用了十七个小时,便从北京飞到了当时尚未统一的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由这些文物组成的 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 展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绘画、书法和宫廷文物六大类,基本包括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范围 参加西柏林 地平线85 世界文化艺术节活动。笔者曾随同展览在西柏林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尚未统一,柏林亦分为东西两部分)。 经过长距离的飞行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的跑道上。我们没有随着众多的旅客走向候机室,而是直接从侧门下到停机坪。巨大的货舱门缓缓地开启,不知什么时候,佩戴武器的警察已分站在飞机四周,和我们一起观看着自动升降机将一个接一个箱子卸下。随后文物箱又装上一辆艺术品运输公司的专用车辆,上午9时离开机场,由上白下绿的警车鸣响着警笛开路,在高速公路上向西北方向的柏林疾驶。高速公路平整开阔,在州与州的交界处可以看到前方路边停靠着另一辆警车,我们的车队一驶近,便立即起动,接替护送。在联邦德国境内如此交替了四次。午后3时左右,车队慢慢减速,前面即将进入民主德国国境,联邦德国的警车停靠在路边,车内的两名警察目送装载着文物的运输车缓缓进入检验口;数名民主德国的边防警察,似乎早已接到了通知,很快将各种过境手续办妥,予以放行。车队通过隔离区进入了民主德国领土,从车窗前方望去,公路旁边停着两辆民主德国的警车,见到我们的车队驶近,立即起动加速,一前一后将我们夹在中间,向前疾驶。就这样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前面是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口,到此,民主德国的警车完成了护送任务返回,文物车队通过关卡,由武装的西柏林警察驾车护送。约晚上8时许,车队抵达展览地 马丁 格罗皮乌斯堡展览馆。展览馆建筑物的四周开着大灯,警察手持冲锋枪、腰佩手枪,牵着警犬团团围住了文物运输车,盯着文物箱逐一卸下并移入展览馆内。事后我遇到在西柏林工作的华裔学者王先生,将运输的过程告诉他。王先生说: 像这样为了同一任务,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警方通力合作,以前是没有过的。 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地古代艺术珍品失窃被盗的事情屡有发生,所以主办展览的西柏林 地平线85 世界文化艺术节方面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安措施,从文物运输中即可见一斑。 开幕之前,西柏林街头的广告牌、书店的橱窗内就贴满了展览会的招贴画 一幅清朝康熙皇帝的朝服像,华丽而引人注目,难怪一家报纸用 康熙皇帝驾幸柏林 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来报道该展览。 在文物陈列布置期间,经过艺术节的特许和我们的同意,联邦德国电视一台、二台,在汉堡出版的颇有影响的《美术》杂志以及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的大小报纸、刊物的均来作了采访;电视台录制的节目在展览开幕前的*金时段播出,不但介绍了展览的内容,还穿插了北京紫禁城的镜头。展览开幕前一天,即1985年5月11日,艺术节招待新闻界的朋友先期参观了展览。参观之前由艺术节的负责人介绍了展览会的设想及筹备的经过,然后由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美术史教授雷德侯先生详细介绍了展览的内容,对其中某些展品作了重点讲解。当天柏林自由电视台邀请随展组成员在晚上7时参加一个电视现场直播节目,这是西柏林市民非常喜欢的一个节目,每星期六晚上播出,收视率非常高。展览开幕后,在展场碰到不少观众,微笑着频频和我们打招呼,起先我们有些不解,后来恍然大悟:他们早已在电视屏幕上认识我们了。 展览开幕一个多月后的6月14日晚,展览馆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根据他们统计出售门票的情况,第二天参观人数将达到第十万人次,艺术节将为此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以示庆贺,希望我们随展组的成员也能参加。第二天开馆前,西柏林市*府的文化部长、艺术节的秘书长以及各报纸、电视台的等都来到展览馆的售票处。上午10点40分,从售票处传来一阵欢呼声,纷纷拥上前去,从人群中挤出一位中年妇女,高兴得涨红了脸,等候在旁的西柏林文化部长等向她献上了一束鲜花和两本精致的展览会图录,表示对她荣膺第十万名观众的祝贺;我们也向她赠送了纪念品,并和她作了简单的交谈。这名妇女叫约翰娜,是奥地利人,这天是和她母亲一起来参观的。她感到非常高兴,能够成为这个出色展览会的第十万名观众,感谢大家的祝贺。我们对她说,希望她今后到北京去看一看真的紫禁城,她风趣地回答说:我的丈夫在汉莎航空公司工作,到中国去旅游的条件比别人方便,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的。第二天西柏林的报纸配上图片报道了这一盛况,观众源源不断地涌来,原先就很高涨的 中国热 ,又掀起了新的浪潮。艺术节方面运用各种现代的手段,向观众作了尽可能充分的宣传,手法多样,效果显著,有些想法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互相补充的两个展览 在 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 举办同时,艺术节在同一展览馆二楼,还组织了名为 欧洲和中国皇帝 的展览,展出三四百年来欧洲人撰写的介绍中国情况的书籍和信札;欧洲艺术家描绘的有关中国的油画、水彩画、铜版画作品;另外还有欧洲各个国家收藏的中国绘画、书法、瓷器、铜器、文献、书籍等实物,共五百余件。这些展品是从西柏林、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丹麦、荷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征集来的。在内容上它与 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 可以相互补充,而第二个展览从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从欧洲人的角度展示了若干世纪以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欧洲的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双方交往的认识。 在 欧洲和中国皇帝 展览上展出不少中国的文物,它们都是一百多年以来以各种方式流传到欧洲去的。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十分罕见的局面,同名的一组作品,一部分在一楼的 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 中展出,另一部分在二楼的 欧洲和中国皇帝 展览中展出。比如《康熙南巡图》的第一、九、十二卷由故宫博物院送展,而该图的第四卷则由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提供;《雍正祭先农坛图》上、下也在一楼和二楼分开与观众见面,看到这样的情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 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三个多月(5月12日至8月18日)的时间里,观众累计达到三十九万多人次,这在西柏林以往举办的各类展览中是罕见的。 地平线85 世界文化艺术节秘书长齐伐尼希先生说: 中国展览不仅将载入柏林的史册,而且也是今年欧洲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