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邵阳地名探源之昭陵果然无关召公唐太宗
TUhjnbcbe - 2025/4/19 23:00:00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邵阳的魏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西周召公,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西汉置县,名曰昭陵。”

这是《邵阳赋》开篇几句话。

活力邵阳。邵阳市政府办公楼

自然是说的邵阳市的来历,言之凿凿。

而开篇的第一句,就是:“邵阳古城,有二千五百余年历史”。

有源之水。邵阳邵水之畔徐福桃花源一景

但查阅《邵阳市政府网》上的“市县概况”,倒是谨慎得多,并未如此直白。

虽然也写了有二千五百年历史,却是将昭陵置县作为建制之始。

在此之前,便语焉不详。彰显了学术严谨和政治智慧。

西汉置昭陵县。昭陵县与周边关系图

位于“三湘”西南、资水上游的湖南省邵阳市,现辖大祥、双清、北塔三区和邵阳、新宁、隆回、新邵、洞口、绥宁、城步等七县,代管武冈、邵东两市。总面积2万余平方千米,人口多万。

这样的简介,千篇一律。

但也能从中看出,邵阳在湖南乃至全国的基本状况。

湖南省政区图。放大可查看邵阳市政区

政府网上即然是沿用了“有着年历史”的说法,

可以肯定,是将邵阳的建城史,上溯到公元前年左右。

亦即楚昭王时期(公元前--)。

其依据,无疑是位于邵水之畔的“白公城”了。

邵阳白公城。楚大夫白善筑于楚昭王时期

邵阳市内巍峨的“白公城”,是春秋末、战国初,楚将白善所筑。

白善,澧阳人,乃楚宗室。楚平王之孙、楚巢邑大夫白公胜族人。

据称两人为堂兄弟,关系很近。那么,也该与楚惠王同为堂兄弟了。

因其地位悬殊,大约为庶子吧。此说应存疑。

白公胜像。楚平王嫡孙,白姓始祖。

其时,白善亦为楚大夫。

作为镇守楚南境的高级将领,在其辖区内,曾主持筑有无数个城防设施。或简陋,或精修。

这些城堡,都是军队驻地。为备一时之需而构筑。

其中,邵阳的“白公城”乃无数中之一也。

邵阳旧照片。资水与邵水围成天然屏障

但由于楚齐越之战,尽管来回多次拉锯。但作为深入楚之腹地的“邵阳白公城”,在当时,似乎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不仅没受战火毁坏,就此完整保留下来,而且也为明清之后“铁打的宝庆”留下了悬念、打下了根基。

铁打的宝庆!

据考证,邵阳的白公城,确实建于楚昭王至楚惠王时期,为春秋末、战国初。

古城遗址建筑与先秦古城相似,地形依山临水,城垣系土沙石人工堆积夯筑而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古城墙(北门旧照)

按照《邵阳赋》的说法,邵阳地名的由来,乃是“西周召伯、甘棠布政”的结果。

传说西周召公南巡时曾到过邵阳,在城东三十里的甘棠渡听政断讼。

邵阳老浮桥。曾经的繁忙程度确实罕见

有曰:“昭从召,召公南巡之地”,召之邑,为邵也!

为维护此说法的权威性,还找出了境内许多与之相关的地名,以及所衍生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来予以佐证。

邵阳更迭与变迁

比如前文提到的“甘棠渡”,比如祭祀召公的召伯祠”等等。

有些还记入了《宝庆府志》。

然而,这些记载和传说,大都为明、清之时的。

亭与枫叶。历史与梦幻,传承与超越

召公甘棠布政的传说,在后世独尊儒术和衣冠南渡后,到处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比如,湘桂边界的永州市江永县,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始置谢沐县,以守龙虎关。

其县治就叫甘棠!至今居住在此地的全是周姓。

这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迁徙戍于南方之人,依《诗经》祀召公的最早记录。

文昌阁,位于谢沐县治遗址。今上甘棠村

邵阳流传的关于召伯南巡的传说,是与两座召伯祠直接相关联的。

但恰恰是召公和周敦颐的同祀,反而证明了,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相交织的结果,表达了人们对善政的向往。

召伯南巡处?极目楚天舒。

这些传说,并不早于谢沐设县之时,也晚于《史记》、《汉书》或《括地志》。

甚至还比唐太宗的陵寝之名——“昭陵”,也要晚了近千年!

余音袅袅。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如弦歌南望

邵阳最早的建制,县名为“昭陵”。

具体设于哪一年?

检索类书,均为“西汉置”三字。似乎已不可考。

拨开迷雾,穿越千年,历史将愈加清晰?

西汉初,长沙国的辖县,据《汉书·地理志》等史籍记载,

再对照马王堆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已设有22县,其中就有昭陵。

据此,昭陵设县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年(即刘邦称帝封吴芮时)到公元前年之间(即利苍之子归葬马王堆汉墓前)。

出土的西汉世界最早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图

而以刘邦的心计,曾屡次试探、敲打正值壮年的吴芮。其方法无所不用,方式亦千变万化。

那么,用楚昭王时白善垒土筑城之举,进而点醒白善与白胜之事,达到敲吴芮和英布警钟的目的,也算顺理成章。

政治权谋家汉高祖。刘邦的心思你别猜!

据此推断,则昭陵县初设的时间,当以吴芮在世之时最有可能。

亦即公元前年,吴芮卒之前。

这么推算,昭陵设县,几乎与长沙设国同时。

其建县史,在湖南仅次于秦时长沙郡之九县。

长沙天心阁。此处保留了最早的一段城墙

一般而言,“陵”是帝王墓的专称。地名中凡带“陵”字的,大多与此有关。

按照《说文》,陵字“从阜从夌”,亦即四方成形的大封土堆,进而专指帝陵。

秦始皇陵。完美诠释了帝陵之宏大雄伟

虽然我们知道,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就有两座与邵阳最初所设之县同名的著名帝陵。

有诗为证:“乐游原上望昭陵”!

但一南一中一北、一前一中一后,知此是此、彼是彼、此非彼也!

咸阳九嵕山。“乐游原上望昭陵”

可以肯定,西汉之初时长沙国所辖的“昭陵县”,绝对跟八百年后闻名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之“昭陵”毫无牵连!

更与再过千年后的清太宗皇太极之“昭陵”(又称北陵)八竿子打不上关系哦。

沈阳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合葬墓

贞观十年(公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听从虞世南“因山为陵”的建议,选择在咸阳九嵕山主峰,作为“文德皇后”长孙氏归葬地,赐名为“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剧照

按谥法,昭之义为“圣文周达”和“昭德以功”,乃是溢美之词,又恰应“文德”皇后之称。

多年后,李世民自己也葬入了这座合葬墓——历史上第一座效仿尧帝因山为陵的昭示着大唐盛世的皇帝陵。

唐昭陵俯瞰。似一把琵琶弹奏着盛世大唐

目前,我们没有找到在邵阳建县之前,其地有与帝王“陵”有关的文献记载。

那么,昭陵县之“陵”,就只有另一个解释了:

《说文》曰:大阜也。

即大土山,人工堆夯的如山样的建筑尤是。

文字之学为小学,确是解惑最重要的工具

至于“昭”的来历,有人以为,原作“邵”,即邵水,亦跟“召公”有关。

并认为,邵阳的地名史,曾经有过多次避讳而改名。

即从“召”到“邵”再到“昭”,后又回到“邵”。

山重水复。再寻桃花源,还须沿溪行

广为人知的是,公元年(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后,为避其父魏文帝司马昭之讳,而将“昭陵”改称“邵陵”。

此前,西汉“推恩令”所致,公元5年,已析昭陵地,于今邵东黄陂桥置昭阳侯国,作为长沙刺王子刘赏封地。

昭阳侯国遗址。一片荒芜

王莽新朝,国除。东汉改昭阳县,后又复立。均属零陵郡。

并于东吴宝鼎元年改为昭阳县。

西晋建立后,武帝亦将“昭阳”改为“邵阳”,以避文帝讳。

其时,邵阳、邵陵均属改名后的邵陵郡。

邵阳人重商为湖南之最。商业自古繁荣

隋文帝将邵阳县治,迁至今邵阳市内。

也就是说,从公元年,作为附廓的“邵阳”之名,就此横空出世。

邵阳全貌。旧照片里的记忆

查阅《水经》及《水经注》,在资水水系中,对邵水的反复论及、订正,确有昭与邵互混现象。

而订正者却据此将其归结为《经》晚出的证据。诚然。

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其实,昭陵之县名,就来源于白善所筑“白公城”。

据悉,白善守南疆时,在今邵阳境内曾筑有三处城垣用于驻扎军队和通讯。而今邵阳市内尚存的“白公城”最大。

邵阳白公城。历经二千五百年仍保存完好

白公城,是民间俗称。

不仅白善所筑有此称,而且其族长、也就是邀白善共同起兵反叛的楚平王之孙白胜,所筑的城防设施,亦多被贯以白公城、白堤、白亭等称呼。

盖因战争需要,在楚昭王和楚惠王时期,这样的城防设施,筑有无数个。

慈利县零阳镇白公城遗址。雄风何在?

比较出名的,有今慈利县由白胜所筑的“白公城”,居零水之北,故称零阳县。

隋开皇九年,曾改称“零陵县”。

其“零”为零水,“陵”亦作人工夯筑的土台解。

慈利县风光。高台可远眺,零水更在画外

当然,还有秦名将白起,在陕西洋县西所筑的城堡,亦叫白公城。

由于与本文无关,表过不提。

战神白起剧照。犀利的眼神

回到正题,之所以取名为昭陵:

“陵”,取“垒土筑基”义;

“昭”,乃出自屈子之诗《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句,用其光明”和“彰显”之义也!

屈原与《楚辞》

白善一生,惟光明磊落,既忠且仁,有士大夫的傲骨和上位者的执念。所以,为世所推崇。

楚大夫白善,智勇双全

史载,楚惠王初即位,就听从令尹之言迎大伯之子白胜归国,掌兵北疆。

惠王八年(公元前年),晋伐郑。郑向楚乞援,令尹子西被派去救郑,并受其贿赂而归。

对此,白胜大怒。

古战场遗址。

因白胜之父楚太子建,早年为郑国所害。白胜曾欲报仇,子西答应了但不出兵。

这次反而又救郑受贿。大怒之际,便密谋叛乱。

为南北策应,白胜遂派人联络同掌兵权的族人白善,邀其同反。

悠悠邵水、滚滚资江。沉静与坚韧的性格

白善对来人说:

“跟随族主起兵,是对国君的不忠;而违背族主意图,告发揭露他的阴谋,又是对宗族的不仁。”

攻城掠地。

于是,他毅然舍弃兵权、主动辞职离去。

回到家乡澧阳,筑圃灌园,以种植药草为生。没有参与“白公胜之乱”。

楚白公胜之乱

窃以为,汉高祖在封给吴芮的长沙国里,特置“昭陵县”。

明面上,是取“楚昭王时,楚大夫白善垒土成陵、筑城为防”之意;

暗地里,实为用白善之故事,而行敲打长沙王之深意”吧。

吴芮和其女婿英布,最终追随了汉王刘邦

若真如此,那刘邦得到的结果就是“超预期”了:

长沙王吴芮的女婿、淮南王英布,最终反叛!

这样,摆在第二代长沙王吴臣面前有三个选择:或帮、或置身事外、或剿。

长沙城外的码头

生死存亡间,吴臣用丞相利苍计,诱杀了姐夫黥布。

这一关键选择,可以说比白善走得更远!

从而换来了吴氏长沙国作为异姓诸侯王,唯一的能够历经5代46年、因无嗣而国除的最好结果。

马王堆文物。利苍为诱杀英布功臣而封侯
1
查看完整版本: 邵阳地名探源之昭陵果然无关召公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