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看山员情怀73麻拐叫叫藏心中山
TUhjnbcbe - 2025/5/10 18:47:00
00:52

(夕阳浅唱)

·

“麻拐叫叫”藏心中①

·

杨进文(苗族)

·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个时期物质匮乏,儿时用过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比如,我从樟树上摘下隔年生长的叶子,卷成喇叭形状,然后用手指头将喇叭口捏扁,放到嘴里吹得津津有味,发出那“嘟…嘟嘟”的声音,大凡亦觉得好听极了。


  记得偶尔有“零拾客”(卖货郎)挑着一担皮箩,手拿拨浪鼓,走村穿寨,口里大声吆喝着:“用鸭毛、鹅毛、鸡菌子皮皮(指鸡内金),兑针、兑糖、兑麻拐叫叫……”只见那零拾客边喊边示范性地吹着“麻拐叫叫”,让我们听得神魂颠倒,瞧得心里痒痒。而寨子里的大黄狗见到吹麻拐叫叫的小商贩,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由摇头摆尾转而到呲牙咧嘴,老是冲着卖货郎“汪汪”地叫。顿时,两种叫声融汇成了山寨里的“交响曲”。


  其时,众伙伴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对卖货郎进行围观。有一次,我听到零拾客的叫卖声,就急急忙忙地从家里寻找出他想收购的物品,想方设法兑换到了一个“麻拐叫叫”,然后在伙伴们面前鼓着腮帮,运足气力,猛劲吹吹,以此来摆摆阔气、显显“洋气”。


  同伴们对我这位首个拥有“麻拐叫叫”的大哥羡慕不已,他们将我嘴里吹得正欢的“麻拐叫叫”视为“珍宝”,怯怯地央求着要了过去,仔细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麻拐叫叫”是仿照麻拐的形状制作而成。“麻拐”是我们湘西南讲的方言,形容蛙类动物,常指青蛙与蟾蜍,并具体称青蛙叫青皮麻拐,称蟾蜍为癞皮麻拐,属于两栖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方成麻拐。

·

·


  而我们吹的这些“麻拐叫叫”,不是真的麻拐,而是一种用泥炼制而成的小工艺品。它虽然是一种粗糙的手工制品,却充满了独特的创意和个性,仿佛是一件艺术精品,不仅令我喜爱,更让人惊艳。由艺人纯手工制作的麻拐叫叫既可爱又逼真——釉质表面,油冒水光,麻拐的肌肉栩栩如生,麻拐的造型活灵活现,无不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怪乎能引起我们这些顽童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麻拐叫叫的尾部设置有一个小孔,于是,我找来一根细麻线穿起来,吊挂在胸前,这样就更加显得“耀武扬威”了。


  后来,我在怀念麻拐叫叫时,经过刨根究底,又知道了麻拐叫叫的“发源地”,它出自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洪茂乡“仙鸡窑”的陶艺工匠之手。麻拐叫叫是用优质粘性黄泥巴烧制的,可以吹叫。吹出来的“叫声”有时让人感到悦耳,有时让人感到闹心,有时让人感到心如止水,有时又让人感到心潮澎湃。其实,从麻拐叫叫吹出来的声音,是大同小异的,而这些情感变化,是因心里感觉在循环交替着。


  如何吹好麻拐叫叫,还是要有点技巧的,将麻拐叫叫握在手中,注意到“麻拐”的嘴对着自己的口,用大拇指将叫叫口固定住,食指和中指掌握“麻拐”的身体部分,口含叫叫,将舌头放在唇部前面的下方,均匀地用力,要轻轻地触到叫叫的上沿。正确的呼气技巧,可以吹出更优美的叫声。那时,我们院子里的几个同龄伙伴,常聚在一起,乐此不疲地吹着小巧玲珑的“麻拐叫叫”,快乐无比。


  那个时期,我们吹麻拐叫叫也许就是吹出了改革开放的前奏,吹出了我的乡愁。在我心目之中,乡愁是一杯酒,越久越浓烈;乡愁是一棵树,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是一支歌,越久越悠扬。所以,如今过去一个甲子了,我一直将儿时吹过的“麻拐叫叫”藏在心中。(.3.18)

·


  注①麻拐叫叫:一种用泥烧制成小青蛙模样的吹奏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湘西南农村孩童的小玩具。

·

(记忆中的麻拐叫叫,与此图有点类似)

··

视频:来自童年的声音.mp4

·


  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理事。城步燕子山国有林场高级森林管护工,是苗乡一位笔耕不辍的文农,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日报》副刊发表文章。年度湖南红网“向往的家园”全国文学大赛,杨进文的散文《那树那路那灯》荣获二等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山员情怀73麻拐叫叫藏心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