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3月30日讯(通讯员董平海曾少石)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部署后,邵阳市迅速行动,密集部署,高位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截止3月28日,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户,其中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农专户。去年年底总量居全省第五,增速全省第四。今年1月1日至3月27日,新设市场主体户,注销市场主体户,市场主体净增量户,已超完成月目标任务(户)户,企业净增量户。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和企业实现“双增长”,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第四,增速全省第二,实现今年第一季度开门红。
证照经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高位推动:实行“双首长”制
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市委书记严华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并提出了指示要求,市长华学健2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副市长晏丽君先后主持召开市直部门会商会和全市动员部署会。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建立高规格的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市级推进工作机制,由市委书记严华、市长华学健任总召集人,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各县市区政府、邵阳经开区管委会均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实行“双首长”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度。
压实责任:下沉乡镇街道
邵阳市突出各县市区政府、邵阳经开区管委会作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责任主体的定位,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作用,将市场主体倍增工作责任层层下沉到乡镇街道,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街道。为确保各地各单位责任落实,各县市区政府、邵阳经开区管委会参照市政府严格督查考核的做法,将市场主体培育推进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三重点”工作,对各乡镇街道实行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如,邵阳市北塔区政府每月向乡镇街道发出区长交办函,明确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任务和不完成任务的追责办法。
挖掘潜力:整治无照经营
组织开展无证无照经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健全政府、部门、社区(村、居委会)、物业等多元化共治模式,挖掘、规范潜在的市场主体。一是以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含出租屋)、城乡接合部、农村偏远地区、闲置出租厂房等无照经营易发的地区为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无照经营工作台账,实施跟踪督办和销号管理。二是坚持疏堵结合,对无证无照经营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治理。对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三是坚持“教育在先、查处在后,引导为主、取缔为辅”的工作方针,审慎行使行政处罚权,规范自由裁量权,采取说服教育、信用承诺、行政提示、行政约谈、行政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激发活力:推行告知承诺制
长期以来,登记申请材料中的“住所证明”因取得受限等原因,成为众多市场主体无法获得合法经营资格的隐形壁垒。为打通服务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拓宽市场准入的“方便之门”,市政府修订《邵阳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规定》,在全省非自贸区率先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申请人在申请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时,自主选择签署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承诺书即可取得登记,用“一纸承诺”代替“场所证明”,免予提交产权权属、使用功能及法定用途的场所证明材料。目前全市已有家市场主体从住所登记改革中获益,家市场主体由以前难以办理营业执照变为依法取得营业执照。
纾困解难:实施歇业制度
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很多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困难。邵阳市紧抓《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契机,迅即启动歇业备案“一件事一次办”,打牢政策宣传培训、业务系统授权、线上线下融合“三个基础”,优化速度秒批办、温度帮代办、精度定制办“三项服务”,构建纾困解难、过程监管、权利保障“三大机制”,积极开展“保市场主体、省维持成本、保企业活力、度经济难关”行动,助力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以休眠保苏醒、以缓冲求发展”,为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纾困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截至3月28日,全省办理企业歇业备案51件,均在邵阳市办结落地。首个享受歇业备案制度红利的邵阳伟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办妥歇业备案手续后,公司将进入歇业阶段,这是缓解当前经营困难局面的最佳选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编辑:张敏)